學術成就
張壽康提出“語言是第一種結構系統”!敖Y構”是語言的建筑構件,可以在語言中成塊兒地獨 立自由運用,是造句的一個語言單位!罢Z法的研究,應以研究結構為主”。開了研究文章學之風,提出了“文章三律論”,即語言合體律、觀點材料統一律、層次律。所寫《略論漢語構詞法》一文,將詞素分為“實詞素”與“虛詞素”兩類,給劃分詞為虛實兩類,建立了一個體系。建國后,調到北京師范學院中文系任教授。曾任漢語教研室主任、散文文章學研究室主任、現代漢語研究會顧問、華北修辭學會會長、中國語言學會理事、北京語言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、中國修辭學會會長、中國修辭學會副會長、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正詞法委員會委員、《中學語文教學》名譽主編、《文字改革》雜志顧問、《演講與口才》雜志顧問等職。主要著作有:《構詞法和構形法》、《語文和語文教學》、《文章學導論》、《修辭寫作叢談》等。主編、合著、審訂的書有46部。發表的各類文章有220多篇,許多收入文集。
個人履歷
1925年2月4日 生于北京一個書香門弟家庭。
1930年 入北京宣武門外化石橋小學讀書。
1936年 考入北京四存中學讀書。
1942年 考入北平師范大學(今北京師范大學)國文系。師從著名語音學家羅常培、語法學家黎錦熙先生。
1946年 大學畢業,入北平第一女子中學任教。
1950年 主編《少年語文選讀》、《新少年兒童文選》、《少數民族文藝論集》由建業書局出版
1951年 專著《標點符號使用手冊》由五十年代出版社出版。
1954年 參與組織、領導編寫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資料。8月奉調入北京師范學院(今首都師范大學)中文系,并任漢語教研室主任。
1955年 被推舉為北京市第一屆政協委員。組織領導北京"漢語試教區"試教工作。
1956年 加入中國民主同盟。參加編寫的《語法和語法教學》一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。
1957年 發表重要論文《略論漢語構詞法》。
1958年 此年始,從"右派"到"反動學術權威",受到不公正待遇和迫害。
1963年 論文《句子成分和句子間的搭配》、《意思的完整和句子的完整》、《語法錯誤的主要類型》等在《語文學習講座》第12、13、14期發表。
1964年 論文《文章的觀點和材料》、《文章的語言》在《語文學習講座》第17、18期發表。
1978年 重要論文《說結構》在《中國語文》第4期發表。
1980年 發表重要論文《試論文章學研究》和《文章學古今談》,創立"漢語文章學"
1981年 專著《語文和語文教學》、《構詞法和構形法》分別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和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。
1982年 在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開設"漢語文章學"課程。專著《文章叢談》由知識出版社出版。
1983年 專著《漢語學習論叢》和主編的《文章學概論》由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。
1984年 專著《語文學習與教學》和主編《語言學和語言教學》分別由甘肅人民和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。
1985年 主編的《文章選讀》、《漢語實詞搭配詞典》、《修辭學論文集》(第三集)、《修辭和修辭教學》分別由山東教育、商務印書館、福建人民、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。
1986年 專著《文章學導論》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。
1987年 專著《修辭寫作叢談》由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。
同名人物
音樂名家——張壽康
張壽康,國家一級演奏員,中國二胡演奏學會常務理事
張壽康先生從事二胡演奏與教學近半個世紀,是山東省二胡界的元老,為山東省二胡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。張壽康先生生長在有著深厚文化積淀的齊魯大地,這種樸實、真摯、豐富多彩的民間音樂對他有著極大影響。他是位演奏家,同時也是二胡作曲家。曾經出版并由本人演奏的十二首二胡曲,就張壽康先生在創作和演奏兩個方面的一次展示。這些樂曲除《月下獨酌》《歡樂的校園》《送友人》外,其余九首均以山東民間音樂或戲曲音樂為素材創作的,具有濃郁.獨特的山東地方風格。